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西安鼎兴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2014-8-16 10:57:27      点击:

西安鼎兴自控工程有限公司推荐: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不少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确立了实行最严格的责任与考核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并完善居民用水、用气、用电的阶梯价格政策,用价格杠杆培养居民节约意识;通过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加速推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或淘汰出局。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国各项减排工程如期推进,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解读: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人们总结的那样: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深刻意识到环境在对国家对人民发展的深刻意义后,才能切实做出行动保护环境,才能拥有蓝天、碧水、青山、绿地。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最严”生态“法治观”,充分表达了中央的坚决态度,同时也牢牢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    

今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渎职侵权犯罪案件4463件6190人,其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663人。    

法律是红线、法治是底线。任何人、任何组织不能触碰、不得突破。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只有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防护墙,“美丽中国”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