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低调回应"致青春"蹿红:大家别对我刮目相看!-西安鼎兴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赵薇低调回应"致青春"蹿红:大家别对我刮目相看!

2013-5-4 10:37:17      点击:

西安鼎兴自控工程有限公司提示:赵薇低调回应"致青春"蹿红:大家别对我刮目相看!

自4月26日上映以来,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称为《致青春》)市场表现十分抢眼。记者从片方获悉,截至昨日《致青春》上映7天累计票房达到3.5亿,未来一星期内票房还会持续走高。那么,它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致青春》7天票房3.5亿

记者注意到,《致青春》26日上映当日即收获票房4620万。这不但轻松超越《泰囧》首日3500万的成绩,也令人欣喜地刷新了2D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28日,《致青春》以5200万创下单日票房纪录,也意味着该片在上映第三天成功破亿。29日,电影4天破2亿,票房惊人。5月1日,尽管有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的汹涌来袭,但《致青春》依旧获得30%以上的排片比例。截至5月2日,《致青春》7天累计进账3.5亿,该片持续的票房影响力可见一斑。

继胡玫的《孔子》、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李玉的《二次曝光》,以及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后,赵薇已经成为国内第五位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位女导演中,只有赵薇的《致青春》是导演处女作。 北影当年同学仅赵薇转型导演

这次火起来的,为什么会是赵薇的电影?从当年的《还珠格格》小燕子红遍全国至今,赵薇在影视娱乐圈打拼十几年,攒下超高人气获得众多粉丝。比较当年的范冰冰、林心如,只有赵薇做了电影导演。再比较赵薇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大学同学,尽管陈坤、黄晓明也是拥有超高人气的明星,但是截至目前,真正转型做电影导演的还真只有赵薇一人。

如此来说,赵薇执导电影首先就具有话题性,容易引起观众的极大关注。完全可以这么说,要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投资规模、同样的演员阵容来完成《致青春》这样一部电影,导演换成另一个不太知名的导演,影片受关注的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票房收入也会降低不少。

用个人化青春勾起几代人缅怀

此外,《致青春》名义上是一部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但背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赵薇是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MFA),这一学位对毕业作品要求很高,《致青春》这个项目经过几年的论证,到最后呈现的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早在剧本创意阶段,就针对观众兴趣点进行了严密论证。

最重要的是,赵薇用个人化的青春勾起了几代人对个人生活的缅怀。影片里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场景勾起了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而这些群体构成了强有力的电影消费群体。实际上,现在70后、80后、90后观众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主要群体,《致青春》就是为他们拍的影片。也可以这么说,《致青春》这部电影找准了市场的消费对象,也自然更容易获取票房。

《致青春》蹿红有档期优势

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来说,每一部电影产生的票房都与它所上映的档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档期,以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五一档最为明显,上映的影片放在这些档期一方面是整体市场容量大,另一方面则是竞争十分激烈。以《泰囧》《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为例子,能够产生高票房都与贺岁档有关。

反过来分析,今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幸好是在3月档期。同题材的影片没有更好的电影,整个档期都比较偏冷,因而能够一家独大。从这方面来说,《致青春》在很大程度也占有这方面的优势。国内电影档期真正热闹从5月开始,而《致青春》选择4月底上映,占尽档期优势。要是放在贺岁档上映,票房肯定会折损不少。

电影营销进入全媒体营销时代

熟悉电影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电影营销属于全媒体营销,报纸、网络、电视、户外广告,还有很大一个方向是微博。早在《致青春》还没上映,微博上有关青春的话题已经铺天盖地。分析起来,这其中不少是粉丝的影响,还有一大部分则是王菲(演唱了主题曲)、韩庚(电影的主演之一)、赵又廷(电影的主演之一)、关锦鹏(电影监制)这些名人之间相互推荐,而这些名人又在影响粉丝对这部电影的关注。众多的粉丝其实就是潜在的电影观众,这些因素对电影票房贡献不小。(记者曾世湘 实习生任芳)

赵薇的青春物语

“别对我刮目相看”

对于导演处女作的火爆反响,赵薇在面对媒体时却一如既往地低调,“成名以来,我被贴了非常多的标签。对我来说,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不用因为我拍了这部电影,就对我刮目相看。”

《致青春》从筹备到上映,用了3年时间,“我没有做足够的心理建设,这是最耽误时间的。”为了精益求精,赵薇在细节处理上也颇费心思。“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易拉罐拉开后是能拔出来的,现在内地已经没有卖了,我们专门从香港买来运到南京拍。因为拍了太多条,工作人员还提醒我要让演员悠着点喝,因为啤酒喝完了,还得去香港进货。为了电影里那所大学,我们几乎拍遍了南京的所有大学校园,这里拍一点,那里拍一点,最后拼成了这所叫做“青春”的大学。”

赵薇笑言,“其实开机前我就知道两个月肯定拍不完了,要在南京、贵州等4个城市拍,投资方说4个城市太费钱了,转场还要花掉很多时间,但我不肯妥协。最后拍摄期也拖了,钱也没了,但我想万一停机了,全剧组耗着等还更费钱,就自己贴钱来拍。老板说票房挣钱了会还给我,希望他说到做到。”

在电影后半部分,赵薇对小说做了很大改编,以至于有人认为她失去了控制。“我觉得大学本身就是封闭的环境,到了成长期还在办公室里,太像室内剧了。我觉得电影还是要丰富一些,而且那些职场的东西不吸引我,可能也是因为我没有做过白领,我一点不留恋职场的故事。”